古人的聪明
有老庄清闲游的广阔胸襟,
也有君子和而差别的处世之道
古人的聪明,都藏在这些古语中,
细细品来,皆情面学问,
熟记这50句古语,能助您人生乐成!
与君共勉。
古语秘笈
1.天行健,君子以发奋图强。——《周易》
译:作为君子,应该有刚强的意志,永不止息的奋斗精力,积极加强自我修养,完成并发展本身的学业或奇迹,能如许做才表现了天的意志,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华。
2.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——《三国志》刘备语
译:对任何一件事,不要由于它是很小的、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;相反,对于一些微小的。却有益于别人的功德,不要由于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。
3.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见到好的人,恐怕来不及向他学习,见到好的事,恐怕迟了就做不了。看到了恶人、坏事,就像是打仗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,要立即离开,避得远远的。
4.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干活抢重的,有不对主动负担重要责任是"躬自厚",对别人多体贴多宽容,是"薄责于人",如许的话,就不会相互痛恨。
5.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,经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精良的意愿和合法的要求,不会用淡漠的眼光看天下。或是唯恐天下不乱,不会在别人有失败、错误或痛楚时推波助澜。小人却相反,总是"成人之恶,不成人之美"。
6.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高出本身的长处和长处,就客气讨教,认真学习,想办法赶上他,和他到达同一程度;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敷,就要岑寂反省,看本身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敷。
7.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本身不想要的(痛楚、劫难、祸事……),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。
8.当仁,不让于师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碰到应该做的功德,不能夷由不决,纵然老师在一旁,也应该抢着去做。后发展为成语"当仁不让"。
9.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君子不会夸夸其谈,做起事来却灵敏机灵。
10.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——《周易》
译:同心协力的人,他们的力气足以把坚固的金属弄断;同心同德的人发表同等的意见,说服力强,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,轻易担当。
11.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——《周易》
译:君子就算有杰出的才华超群的武艺,也不会到处夸耀、矫饰。而是在须要的时候把才华或武艺发挥出来。
12.满招损,谦受益。——《尚书》
译:得意于已得到的结果,将会招来丧失和劫难;谦虚并时时感到了本身的不敷,就能因此而得益。
13.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——《论语》
译:假如我有了某些成绩,别人并不明白,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、委曲。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?
14.言必信,行必果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说了的话,肯定要取信用;确定了要干的事,就肯定要果断果敢地干下去。
15.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讲究竟,不凭空推测;遇事不专断,不任性,可行则行;行事要机动,不枯燥;凡事不以"我"为中心,不自以为是,与四周的人群策群力,共同完成任务。
16.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三个人在一起,此中必有或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,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。我选取他的长处来学习,对他的缺点和不敷,我会引以为戒,有则改之。
17.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君子总是叱责本身,从自身找缺点,找题目。小人常常把眼光射向别人,找别人的缺点和不敷。
18.君子开阔荡,小人长戚戚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君子心胸开朗,头脑上坦白干净,外貌动作也显得非常舒畅安定。小民气里欲念太多,生理负担很重,就常担心、担心,外貌、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,常是坐不定,站不稳的样子。
19.不怨天,不尤人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碰到波折与失败,绝不从客观上去找捏词,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,厥后发展为成语"怨天恨地"。
20.不迁怒,不贰过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犯了错误,不要迁怒别人,而且不要再犯第二次。
21.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不应干的事,纵然很想去干,但对峙不干,叫"忍"。对小事不忍,没忍性,就会影响大局,坏了大事。
22.小人之过也必文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小人对本身的不对肯定加以粉饰。
23.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有了不对而不改正,这就是真的不对了。
24.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君子致力于根本,建立了根本,"道"也就天然产生。
25.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君子以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。
26.三思而后行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每做一件事变必须要颠末反复的思量后才去做。
27.多行不义必自毙。——《左传》
译:坏事做得太多,终将自取殒命。
28.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——《左传》
译:人都有大概犯错误,犯了猎误,只要改正了还是最好的人。
29.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——《左传》
译:评价一个人时,不能由于一点不对就抹杀他的功劳。
30.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——《中庸》
译:人家一次就学通的,我假如花上百次的功夫,肯定能学通。人家十次能把握的,我要是学一千次,也肯定会把握的。
31.知耻近乎勇。——《中庸》
译:知道什么是可耻的举动,那就是大胆的好表现。
32.以五十步笑百步。——《孟子》
译:以为本身的错误比别人的小,缺点比别人少而志得意满。
33.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——《孟子》
译: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、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。
34.人皆可以为尧舜。——《孟子》
译:只要肯积极去做,大家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贤人。
35.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译:千里大堤,由于有蝼蚁在打洞,大概会因此而塌掉决堤;百尺高楼,大概由于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警而焚毁。
36.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——《诗序》
译:提出品评意见的人,是没有恶行的。听到别人的品评意见要细致反省本身,有错就改正,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本身的劝告。
37.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,忠告逆于耳而利于行。——《孔子家语》
译: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;忠告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举动有利。
38.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——明代谚语
译:一句良善有益的话,能让听者纵然在三冬寒冷中也倍感暖和;相反,刻薄刻薄的恶毒语言,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负心,纵然在六月大暑天,也会让人以为寒冷。
39.千经万典,孝悌为先。——《增广贤文》
译:千万种经典讲的原理,孝敬父母,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。
40.善恶随人作,祸福本身招。——《增广贤文》
译:功德坏事都是本身做的,磨难幸福也满是由本身的言行招来的。
41.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,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倦怠而没有劳绩。
42.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,不弄虚作假,这才是明智的举动。
43.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——韩愈
译:奇迹或学业的乐成在于奋发积极,勤勉进取。太贪玩,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;做人行事,必须审慎思考,思量精密才会有所成绩。任性、马虎、任意只会导致失败。
44.读书有三到: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——明朱熹
译:用心思考,用眼细致看,有口多读,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。
45.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——《论语》
译:积极学习却不感到满意,辅导别人不感到厌倦。
46.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——《荀子劝学》
译:不把半步、一步积聚起来,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,不把细流汇聚起来,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。
47.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——唐王之涣《登颧雀楼》
译: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风景,你就要再上一层楼。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,你就要比原来更积极。
48.强中自有强中手,莫向人前满自诩。——《警世通言》
译:只管你是一个强者,但是肯定尚有比你更强的人,以是不要在别人面前得意得意,本身夸耀本身。
49.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——《礼记学记》
译:玉石不颠末雕琢,不能成为有效的玉器;人不颠末学习,就不懂得事理。
50.黑发不知好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——《劝学》
译:年轻的时间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,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。
(泉源于网络)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wwroot.co/wan-hun-zhu-fu-yu-shu-fa-de-jian-dan-xian-rong.html
上一篇:东山书法家的简单先容
下一篇:关于书法翻译器的信息
网友评论